最新消息
| 山東社會救助領域優秀實踐案例公布!菏澤成武入選 | 2022-10-31 |
| 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heze.sdchina.com/show/4740568.html"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0月26日訊(記者郭恒瑞通訊員張建奇)今年以來,山東省各地積極開展社會救助創新實踐活動,錨定三個走在前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探索出一大批具有可復制、可推廣、示范引領意義的好經驗、好做法,有力推動全省社會救助工作創新發展。在各地申報的基礎上,近日,省廳組織專家進行了評審,評選確定了2022年度山東省社會救助領域優秀創新案例和優秀實踐案例。 其中,成武縣入選2022年度全省社會救助領域優秀實踐案例。 水韻情暖萬家成武縣民政局打造多維社會救助新樣板 伯樂故里,水韻新城,擁有五湖四河水系,素有北方第一水上交通的成武縣,通過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建立健全多維社會救助體系,結合地域特點推出水韻情多維社會救助品牌,探索五項服務機制,兜住兜牢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底線,鞏固拓展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成果,助力鄉村振興,提升民生福祉,積極推進幸福成武建設。 一、全面落實社會救助一個體系 按照保基本、兜底線、救急難、可持續的總體思路,以統籌救助資源、增強兜底功能、提升服務能力為重點,進一步健全社會救助制度,落實基本生活救助標準調整機制,完善主動發現機制,壓縮社會救助審核確認時限,形成與醫保、應急、農業、殘聯、衛檢、住建、教體、司法八大部門協同、社會參與、制度健全、政策銜接、兜底有力的綜合救助格局。綜合運用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供養、臨時救助等基本救助政策,健全醫療救助、住房保障、教育救助、就業服務、受災人員救助、法律救助等專項社會救助,完善社會力量參與為補充的社會化救助,全面建成社會救助制度健全完備、體制機制高效順暢、服務管理便民惠民、兜底保障功能有效發揮,救助服務精準及時,符合實際的1+8+X社會救助體系。 二、持續拓展救助服務兩種方式 在做好常態化基本生活救助基礎上,分層分類,探索開展服務類多維社會救助的有效路徑和具體措施。 (一)物質救助:疫情期間,梳理救助對象物資需求,分門別類列出包括口罩、消毒液、米、面、油等多達200余種的需求清單,列出清單后,開通愛心專送熱線,為困難群眾提供點單式實物救助,為困難群眾發放22萬支口罩、1000公斤消毒液等防疫物資和價值20余萬元米面油等基本生活物資,有效保障了基本生活。 (二)服務救助:今年以來,分別對2793名分散特困人員與1799名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進行照料護理、康復訓練、送醫陪護、社會融入、能力提升、心理疏導資源鏈接等服務58932次,采用政府購買、建立慈善專項基金滿足困難群眾多樣化、個性化服務需求,累計費用272.8萬元。 三、不斷夯實社會救助三項基礎 (一)加強智慧化救助建設。建立完善主動發現機制,推行一門受理、協同辦理服務模式,一是開發建成了成武縣防返貧監測幫扶智慧云平臺,平臺整合民政、教育、住建、衛健、醫保、殘聯等行業部門信息,通過對系統及云平臺數據統計分析,即時推送到縣級主管部門、鎮街、村三級,鎮街、村針對預警信息進行走訪核實,若發現存在返貧致貧風險人口,及時召開會議進行評議上報,確保應保盡保,應兜盡兜,應救盡救。縮短了時間,提高了效率,確保了防返貧監測全覆蓋、無死角。二是加大推廣愛山東APP民政受理平臺,推進救助信息聚合、救助資源統籌、救助效率提升,落實掌上辦、指尖辦,實現精準救助、溫暖救助、智慧救助。 (二)加強社會救助服務窗口建設。在13個鎮(街道)設立社會救助服務中心和社工站(社會工作服務站、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社會救助服務窗口三站合一),統一窗口標識、固定工作崗位、明確工作職責、建立服務規范、公示救助政策,方便困難群眾咨詢和求助。完善首問責任和轉介機制,符合醫療、教育、住房、就業等專項救助條件的,積極轉介相關部門協同救助;需要慈善救助幫扶的,及時轉介給相關公益慈善組織,形成救助合力。明確社會救助受理和轉辦流程,確保困難群眾求助有門、受理及時,菏澤市三站合一現場會在成武召開。 (三)加強社會救助工作隊伍建設。基于政社互動、優勢互補的理念,創新服務方式,搭建了鎮(街)社區、社會組織、社工、社會資源及社區自治組織的五社聯動工作機制,建立協同救助長效機制,明確各方責任人,建立工作微信聯絡群,實現各方救助力量無縫對接。目前成武縣三級社會救助工作網絡已初步完成構建。縣級建立了社會救助服務中心、鄉鎮(街道)建立了一門受理窗口,在493個村(居)區設立民主協管員。招聘268名專職社區工作者充實到鎮(街)、社區,開展困難群眾走訪、調查、評估、志愿服務等活動。 四、創新開展多維救助三項工程 (一)豐富情暖夕陽+照料護理服務,打造天天見探視工程。 1.開展情暖夕陽+照料護理工作。成武縣于今年6月15日率先在全省推行情暖夕陽照料護理工作,在照顧一老的基礎上,同時兼顧一小,在情暖夕陽項目基礎上拓寬救助寬度,將303名低保殘疾兒童納入照料范圍,對全縣2099名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低保殘疾兒童等服務對象進行基礎信息采集和健康體檢,通過委托養老服務機構或確定照料護理人員等方式,按照每周服務不少于1小時的標準,上門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潔、助浴、心理慰藉、幫辦代辦、安全巡訪等服務。 2.將分散供養特困人員納入天天見探視工程。天天見探視工程由498名村救助協理員與2796名探訪對象全面建立聯系幫扶制度,將探訪對象全部錄入情暖夕陽智慧平臺進行檢測并開展定期探訪服務。堅持普遍探訪和重點探訪相結合,采取上門巡訪等多種形式,動態掌握被探訪群眾家庭情況,同時救助協理員對照料服務人員服務進行督導評估。定期對委托照料人開展服務情況進行督導,對委托照料服務實施全過程監督和評估,探察了解被照料人實際生活狀況和委托照料服務落實情況,對發現的問題和被照料人的服務訴求,及時與照料服務人員進行溝通,督促其及時改進,確保照料護理質量過硬,探訪對象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二)提升困難老年人智慧助老工程。依托成武縣晚霞紅光智慧養老服務工程,優先保障分散供養特困人員、貧困殘疾人家庭、經濟困難老年人等困難老年人830余人免費入住新型農村幸福院,提供居家養老、就醫、娛樂等服務,困難老年人親屬可通過網上平臺即時了解入住老年人的居住生活、休閑娛樂、衛生健康等情況,為部門聯合監管提供便捷途徑。為失智老人發放219個安心手環。定位手環具備定位和SOS求救報警、智能定位、電子圍欄、健康監測、足跡追蹤、一鍵呼叫、摔倒報警等多項功能。通過在監護人手機上安裝手環定位App,并與老人的定位手環綁定,設定電子圍欄,做好老人日常行動軌跡監測,降低失智老年人的走失風險和安全隱患。 (三)完善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救助銜接工程。一是政府主導,銜接互補。堅持政府救助為主體,社會力量參與救助為補充,實現政府救助與社會力量參與緊密銜接,做到資源互補、項目互補、方式互補,實現協調配合、良性互動、有效對接。二是急難優先,精準幫扶。引導社會力量將生活特困、遭受急難、因病致貧等重點對象放在首位,立足自身專業特點和獨特優勢,優先救助現有救助資源和救助政策無法覆蓋人員,提供滿足困難群眾發展性、多樣化生存需求服務。三是支持引導,規范參與。通過政策激勵、資金投入、宣傳引導、搭建平臺等方式,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社會救助。強化政策培訓、業務指導、協調服務、監督管理,引導和規范社會力量有序參與社會救助。2022年在擁有愛心組織10家基礎上新孵化培育愛心組織3家,提供日常項目指導40余次,成武縣汶上集鎮燕莊村農民王春風成立的春風愛心公益協會在民政局的指導下已發展會員36人,積極為燕莊及周邊行政村150余名80歲以上老人服務每月進行一次照料服務,身體力行踐行社會責任,疫情期間捐贈價值11.6萬元的蔬菜,其事跡被人民日報、山東電視臺等媒體報道。 五、實施分類救助五個精準 救助信息精準核對。通過線上大數據核查與線下入戶調查相結合,全面采集申請人家庭信息,同時,對全縣低保家庭開展入戶調查和需求評估,確保信息真實準確。救助需求精準對接。全面觀察和了解評估救助家庭生活起居、醫療康復、家庭關系等方面狀況,及時發現救助對象真實需求和救助介入點,切實幫助救助對象解決實際問題。救助對象精準認定。重點關注重病、重殘困難家庭,嚴格落實剛性支出扣減、就業成本核減等規定,嚴格按照規定條件和標準認定救助對象,做到救助申請精準識別,落實應保盡保、應退盡退。救助項目精準實施。根據特困人員類型,重點開展生活服務類、醫療健康類、清潔服務類、提升服務類四類救助服務,做到需求服務細、政策覆蓋全、保障服務準。救助流程精準監督。強化一線監督,縣民政局會同相關部門采用隨機抽查、交叉檢查、明察暗訪、平臺定位等方法,深入核查救助政策落實、資金發放、服務內容、服務質量等情況。強化精準監督,通過開門接訪、電話接訪、網上接訪、現場接訪等方式,拓寬群眾信訪渠道,完善群眾投訴舉報受理核查機制。 以分層分類救助加強民政兜底保障作用,以專業社工力量助力民生升溫,以信息化手段提升為民服務效能,打造水韻情多維社會救助品牌,將民政治理的精度轉化成為民服務的溫度。 關鍵字標籤:火災復原清潔 |
|


最新消息